青山如屏,绿水如带,乡愁如昨,村景如画。走进岳西县来榜镇来榜村,映入眼帘的是:金榜大道宽净通畅,来榜河水碧波荡漾,跨河吊桥游人嬉戏,路边河旁花木葱茏,文化广场舞袖翩翩,文化墙上图文并茂,美丽田园瓜果飘香。倘佯其中:村巷干净整洁,屋舍错落有致,商贸生意红火。来榜河两岸:老街青砖黛瓦、古色古香、乡愁袅袅,新街红瓦白墙、清新靓丽、景象繁荣,让人恍如置身画中。与昔日破墙烂院,杂物乱堆的景象相比,已蜕变得让人难以想象。这些梦幻般的变化得益于党的政策好,凝聚了来榜镇党委、政府普惠民生的真实关怀,凝聚了来榜村干群的辛勤汗水。
来榜村位于岳西县来榜镇中部,曾是来榜区公所及镇政府所在地,总面积9.8平方公里,共有37个村民组,980户,3326人。所规划的中心村,覆盖3个村民组,受益人口700多人。据地方志所载:传说北宋时期,有一书生沿武帝封南岳之古驿道南行,见钟形山之空灵,河水之秀丽,民风之纯朴,便在钟形山下结庐而居,发奋攻读,大比之年殿试高中榜眼,回程时再谒钟形的灵山秀水,以证地灵人杰。榜眼所经之地便称来榜坳、来榜河,来榜村乃至来榜镇因此得名。今日的来榜中心村就位于钟形山脚下,来榜河两岸。
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该村围绕“科学规划布局美,优化环境生态美,留住乡愁记忆美,提升服务生活美,美丽经济产业美,乡风文明身心美”的目标,坚持新村建设与老村修复改造相结合,率先开启在老村、老集镇建设美丽乡村的先河,使一个“人口密集大,建设体量大,整治难度大”的老村旧集镇华丽转身为“街洁、路阔、灯明、水净、景美”的美丽新家园。
一、科学规划,引领布局美
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之际,该村坚持“依靠群众、发动群众、方便群众”,“不搞大拆大建,不搞面子工程,不搞短期项目”为原则,在充分征求与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,先后邀请安徽南巽设计院专家到实地勘察,科学编制《来榜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》,本着“布局美、颜值高、内涵深,功能齐”的原则,有效引领各项任务顺利实施。
二、优化环境,推动生态美
针对该村曾是政府所在地,单位旧房多的特点,坚持把优化环境做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,开展了整治“六乱”行动(摊点乱摆、杂物乱扔、杆线乱拉、店招乱设、棚屋乱建、污水乱泼),拆除违建7000平方米,路边棚15个,新修店招10户,弱电线杆整理2000米,新安路灯50盏,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%。同时提升村内道路供水,供电等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的服务设施档次。一是完善基础设施,村内主次干道、入户路全面硬化,实现了“路路相连、户户相通、阡陌相闻”。新建下水管道500多米,污水收集管网800米,环卫工程实行市场化运作,实现垃圾“日产日清”。二是实施四旁绿化工程,以实现“森林村庄”为抓手,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提升,大力实施“村旁、路旁、水旁、宅房”增绿工程,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,小竹园、小果园,把中心村建设成花园村、生态村。
三、留住乡愁,勾起记忆美
粉墙黛瓦的建筑,乡愁漫漫的老街,潺潺的小桥流水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农村……在青山绿水间安放的来榜老街,经历了岁月的洗涤,也见证了文化的变迁,承载着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乡愁。据地方志记载:来榜老街明代起形成了多家手工作坊的小街,英山、太湖、霍山的土布、药材,食盐、裱纸皆聚散于此地。也是潜、霍、太等县商贾必经之地。历史上的来榜老街商贾云集,闻名遐尔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该村把“留得住乡愁”做为重点建设内容,实行古韵新景交融。对老建筑和上世纪中叶建设的传统村居加以保护,修旧如旧。漫步老街,可以看到青瓦盖、土筑夯砌或土砖垒砌的乡土建筑,那里有农耕文化的农具(犁、耙、耖、碓、磨、水风车等),有铁匠、木匠、泥瓦匠,古老式具的原始留存。看着这些有历史文化、有百姓乡愁的村居,和文化墙上的乡愁画面,温暖了人心,直抵心灵深处,激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,漫步来榜老街,让人忆起那山脚下的曲曲小路、村边的弯弯小河、屋顶上的袅袅炊烟、村口的那棵老槐树、鸡犬相闻相互守望的纯朴之情。可以说这就是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,是一座“依山傍水而居,四时田园风光,乡愁漫漫,生活恬美,留得住乡韵,抹不去乡愁”的美丽家园。
四、提升服务,带动生活美
该村把“完善服务功能,提升服务水平”作为方便群众的第一要务,投入200多万元,新建了为民服务中心,为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全程代理综合服务。农家书屋、文化中心、儿童活动室、党员工作室、文体休闲广场、村卫生室,便民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。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文体广场大人运动、小儿嬉戏,乡村舞台载歌载舞、多彩多姿。
五、美丽经济,实现产业美
该村围绕自身挖潜力,围绕示范抓引领,使美丽乡村的内涵不断丰富,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,再到美丽生活的“三美融合”。吸引社会资本,流转土地百余亩,建立茶园、果园、桑枝木耳产业示范基地,带动周边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,调优生产结构,坚持产业融合。这里的四季精品茶园、果园及温室大棚无一不体现着绿色、文化、创新、有机的现代化农业新理念。观光农业、生态农业,构成了“景村一体、产业生态、文化繁荣、宜居宜业”的山水画乡村。青山、绿水、乡愁中的经济发展在这里走出云霞明灭,开始显山露水。农民增收渠道日益拓宽,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。
六、乡风文明,熏陶身心美
该村通过村民理事会,组织村民制定《村规民约》,利用道德讲堂、农家书屋、法制广场等平台和“五好文明家庭”、“文明户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等评选活动,大力弘扬“孝老爱亲,崇德尚法、淳朴友善”的良好村风。充分利用文体广场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增强群体体质。充分利用乡村大舞台开展移风易俗,民生工程等文艺演出,引领人们向上向善。充分利用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愁文化,引领人们有情有义,勤拓自强。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“物质美”迈向“精神美”,从“一时美”迈向“永久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