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出生于岳西县和平乡西溪村一个偏远的深山里,很幸运地在家门口上完了小学和初中,后又上了大学。毕业后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,回到了家乡当一名辛勤的园丁。从初中毕业到现在的26年里,特别是近几年,我的母校发生了惊人的变化,曾经坑坑洼洼的操场、四处漏风的教室、睡大通铺的宿舍没有了一丝踪影,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。现在的和平中心学校,宽大的塑胶跑道操场、明亮宽敞的教室、带浴室的学生宿舍、带卫生间的教师周转房、清洁卫生的食堂,基本与城里学校没有什么两样。十多年来,是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,改变了这里的模样,缩小了城乡差距,使教育事业走向了全面均衡发展。
操场变了。我上初三那年,学校搬到现在初中的地址,只有一栋预制板结构的教学楼,其他的什么也没有。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发动我们初三的男生下河捡石头填操场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,操场才有点雏形,可以打半场篮球。篮球架是校长找木工用木板钉起来的。一场球打下来,同学们虽灰头土脸加上满身的灰尘,但依然乐此不疲,因为那是我们可以开展的为数不多的运动项目。如今,看到的是崭新的塑胶跑道、整洁的乒乓球台、基本上可以算标准化的篮球场。近十多年来,国家持续加大校舍维修改造民生工程力度,投入大量资金,扩大建设规模,建立长效机制,不仅我校操场,全乡中小学操场都变得更好了,让学校师生们的体育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。
教室变了。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坐在窗户旁边的同学,冬天总是爱用书和报纸糊窗子,想尽办法堵住窗外的寒风……然而总是一次又一次被风吹破,让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耳朵和手上都生过冻疮。如今的教室,宽大明亮的窗子不仅安上了玻璃,还装上了窗帘,夏天可以避免阳光直射,冬天教室门口还会加装防寒门帘。随着大别山区防寒采暖工程的实施,多数学校教室逐步安装上了空调,估计一两年内会全部安装到位。所有教室都贴上了地板,黑板虽然还在,但使用频率大大降低,逐步被多媒体、智慧课堂取代,教学活动也由一支粉笔一张嘴变成了人手一台平板电脑,有示范学校的专家教师网络授课、资源共享,教学教研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。教室的变化,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。
食堂和宿舍变了。我们读小学、初中的时候,吃和住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两大难题。尤其是初中阶段,要求在校住宿,每周从家里带一罐咸菜或是干黄豆,便是我们一个星期的下饭菜,碰到天热,咸菜都有霉变,但是还得硬着头皮吃,因为没有其他菜。睡的是大通铺,又热又吵卫生又差,更别奢望有热水可以洗澡。再看看现在,孩子们住在有热水供应的卫生宿舍里,吃在有良好食品安全监管、有座位的食堂里,每天的营养餐还不断地变换着花样,营养又安全,国家每天补助每个孩子4元作为营养午餐的经费,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,赶上了好时代,沐浴着党的恩情。
教师宿舍变了。我上初中时,学生住过粮站的大仓库和原上畈小学的旧教室,学生住哪里,老师也跟着搬到哪里,记得那时我们教师的宿舍也极其简陋,一间狭小的宿舍、一张老旧的办公桌、一张学生床,便是老师的栖息之所。我走上工作岗位时,在教学楼旁边建了一些平房作为老师宿舍,低矮、潮湿、阴暗,现在回想起来,那仍然是一段艰苦的时光——没有自来水,没有厨房,洗澡、做饭都成了问题。同时也由于教师宿舍少,部分教师就不得不早出晚归。再后来,就有了教师周转房,作为农村学校“改薄工程”配套项目同步实施。这项举措,为教师安心从教农村奠定了基石,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。现在的教师宿舍,厨房、卫生间、太阳能、衣柜、无线网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,一室一厨一卫的房子在老师的精心布置下也显得格外温馨。在校园里有了家的感觉,也让更多老师选择周末都呆在学校里,以校为家,安心从教、开心从教。
二十六年来,我的母校发生了巨变。准确的说,是千千万万所农村学校发生了巨变,这是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学校发生了巨变!民生工程,让城乡义务教育得到优质均衡发展,实现了广大城乡学生从“有学上”向“上好学”的变迁。(岳西县和平中心学校储南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