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来榜家园首页 > 文化旅游 

这个黄土筑成的“世外桃源”,老外都爱来

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马元村,因这里保存一些清末和民国时期所建的老房子,而被今人称为海形古村。传说,三国时曹操曾在这里厉兵秣马,故又名为马园。这个传说,难以考证。近些年,很多外国人都爱来这里游玩拍照。

2017年初冬,我曾至马元,到海形古村考察。据当地民众介绍,古村先民,主要来自于元末明初时大迁徙的汪、王、吴、朱等姓氏族人移民。海形古村,就是当地汪姓先祖所建的居所。

2019年大暑节前的一个周末,岳西山色黛绿,骄阳如火,我和几位朋友共乘一辆面包车,在当地司机带领下,越过作家协会采风的大部队,先行抵达海形古村。

同乘的他们几位以前可能没有到过海形,所以还不知道“海形”地名的由来。其中一位问我,这里为什么叫海形呢?这里有什么故事?当时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海形600多年前的一点点历史,这里详细补充一下。

海形的名字主要源于这座老屋周围的三座石头,构成了一只海子(海子,岳西方言,指螃蟹)的主体形状。明朝以前,此处山高岭大,人迹罕至,豺狼虎豹横行无忌。后至朱元璋主政年间,政府官兵将江右饶州府(今江西省上饶市)等处的三十多万民众集中在今天的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,遣送到人口锐减的安徽、湖北、河南等地。这是“洪武赶散”的一部分,是明朝初期官方在江西上饶等地组织大量人口外迁的一次垦荒事件,史称瓦屑坝移民。按有关历史资料所记,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(1370年)到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共历时48年。据葛剑雄先生主编的《中国移民史》第一卷所记:“1389年,明洪武二十二年……至此时,迁入安庆府(治今安徽安庆市)的江西饶州、九江等府籍移民约为27万,徽州府(治今安徽歙县)籍移民约2万……”

最初来到海形这儿的人,是从瓦屑坝迁到潜山的汪姓族人。按当地汪姓族人介绍,这些汪姓先祖沿着潜水河溯源而上,经野人寨、水吼岭、溪沸、岩河、五河、叶河、曹家河等处,登五路、松坪、马园庵等地抵达海形。并在那三座石头中间一座上方空地建起简易的房屋,开始开荒并休养生息。——这是海形古村的前世和那一段九死一生的历史。相传,迁海形的汪姓族人曾在潜山三祖寺求得一签文,签文曰:马迹西来辨渺茫,园中石蟹好分疆。寨前卜筑依南北,下有青牛浴古塘。后来,汪姓族人按签文指引,跋山涉水来到了海形。

今天,岳西县大部分姓氏的祖先就是那个时候从瓦屑坝到安庆、怀宁、潜山等地之后迁徙过来的。现我在这篇文章中记录这些往事,心下有种难以名状的感慨。

若干年后,来开荒的人渐渐多了,海形古村有个正式的名字叫“汪家老屋”。汪、王、吴、朱等姓氏族人在这里耕耘种月,和谐相处。而海形村落则以汪家老屋为中心逐年得到扩展。

明末,努尔哈赤、李自成等人起兵反明后,各地明宗室遭到毁灭性屠杀,但传明思宗朱由检第四子、永王朱慈炤永王朱慈炤曾退避海形,后被清兵得知而奉旨追杀,以致村落部分房屋被烧毁。越清至今,海形古村房屋几经修缮复建,现存房屋多系清末和民国时期所建,少量是1969年洪灾之后的恢复重建。海形古村因天险和隘口形成相对闭封,受现代化文明冲击较小,故完整地保留着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村庄风貌,非常珍贵。

“这里环境清幽,田园风光四季怡人,山泉淙淙流淌,乡村民居错落有致。是今人探索历史记忆、寻味农耕文化、寄放灵魂与乡愁的所在。”这是我当年参访海形时所写的一段话,如今依然。

我们乡愁究竟在哪里?

这是我多年来在梦中和现实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。在海形古村归来后,我曾写了首小诗,题为《岳西海形记:古村的乡愁》,现取一节如下:

太阳,在世界的东方升起

古村,

在海形的心脏上呼吸

我触摸着古村,凝望东方

我凝望着东方,触摸古村

我们就这样的彼此凝望着

我们谁都舍不得说话

 

岁月更迭,时序变迁,海形一些往事成为传说,早早飘散在风中。徒留的旧梦,似一截诗歌,又若海形村中那幽暗的灶台、灰黑的屋檐、锈迹斑斑的铁制农具,或如村后那高高的马元古寨、村头那瘦骨嶙峋的老树,于你我渐行渐远的目光中复活。

作者简介:韩振球,笔名韩非公子,安庆市岳西县人,安徽省作家协会、民间文艺家协会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县作协、市报告文学学会理事,出版有诗集《虚掩的门》。

来榜新闻早班车   魅力老区   生活信息  文化旅游

猜你喜欢

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