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来榜家园首页 > 笔留余香 

大美岳西~流逝的记忆(五)

大美岳西~流逝的记忆(五)

原创:余沧海


338792405780a38bff0a64f3e578c7a1.jpg


      (接上回)暑期的到来和夏天的炎热似乎如同一对恩爱的夫妻,总是如影随行、不离不弃。每年的这个季节便是孩子们最幸福的乐园,上树掏鸟,下河扒虾。每天,总是忙得不亦乐乎,不论天气多毒热,总是在外面疯跑。吃过早饭,乡下的早饭大部分都是面粉糊糊,岳西土话叫“洋汤”,先在土瓦钵(旧时岳西人常见的餐具)内放进一些适量面粉,加少许清水,然后用筷子搅拌,使面粉形成一个个细小的疙瘩,水烧开后,倒进锅里,小火熬熟即可,这种早餐又快又省,一把面粉能搅出一大锅“洋汤”出来,全家四五口人基本上一碗面粉就解决了,面粉也是自家旱地里种出来的小麦,然后拿到石磨上磨出,磨面粉也是有讲究,条件好的人家,面粉是头遍粉或二遍粉,条件不好的人家,磨出来的面粉都是要磨出四五遍来,这种面粉里面夹杂着很多小麦麸子,所以这样的面粉做出的面食很是难吃,里面有股麦麸子的味道,做出来的食材也是黄褐色,非常粗糙,甚至咽下去的时候,割自己的咽咙!早餐的菜也是非常简单,“盐菜”(一种用来覆盖腊肉的咸菜)是必不可少的早餐菜了。一碗“洋汤”,撒上掺杂着辣椒的盐菜,无油无盐,让你吃得呲牙咧嘴,难受死了!小时候总是想,早饭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是今生最幸福的事情了。


9dff0376435952666a1f0c6d6458ef4a.jpg


    早餐还有一种面食,叫“洋疙瘩”,做法跟“洋汤”差不多,但是这属于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了,因为“洋疙瘩”要多浪费点面粉,而且制做“洋疙瘩”时,里面要放进一些其他的食材,比如嫩南瓜,腌腊肉,鸡蛋,油盐等等,相比于“洋汤”而言,“洋疙瘩”是算得比较奢侈的早餐了,然而,这两种面食在当时的岳西,是每家必吃的早饭,甚至有的家庭,一直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。沧桑巨变,斗转星移,随着改革开放,生活条件的改善,旧时最不爱吃的“洋汤”、“洋疙瘩”竟成了眼下最时尚的面食,一些大城市,大卖场,某某“洋疙瘩”面食店,倒是车水马龙,生意火爆!


adbb363db47f8a07396815761ceb8dd9.jpg


     乡下的孩子早当家,吃过早饭的小伙伴个个都要拿上柴刀,带上麻绳,跑到三五里的山上,要做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——砍柴火了,那个时候,放假放学,孩子们做的最主要事不是去读书,而是要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砍柴火,相较于冬季去山上捡枯枝败叶,夏天的柴火只能去砍青油油的小杂树和灌木,砍回来之后还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,否则是燃不着的,这个时候在灶塘里生火,你必须要借助一种能生火的玩意儿——“吹火筒”了,这个什物在旧时的岳西,是家家必备之物!那个时候的乡下既没有液化气,更没有电饭锅,做饭、炒菜都是在用泥土垒的土灶上进行,灶塘里空间十分狭小,在里面烧柴火和枯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而且为了节省柴火,许多家庭都会把农作物当做生火做饭的柴火,如玉米秸秆,小麦秸秆等等,反正可以用来生火的东西都用上了,那个时代不知道为什么,岳西乡下人家总是把柴火当做头等大事,所有家庭除了兴种庄稼外,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是上山砍柴火。

3b95caf2e3550e950907fbbfb6d82fa6.jpg


      当用“洋火”(旧时岳西人对火柴的称谓)点燃后,火势还是很微弱,烟也十分大,稍不留神就会熄灭,在这种时候,你就要借助燃神器“吹火筒”来,吹火筒外形修长,外表朴素,制作起来也不复杂,取一酒瓶粗细的竹竿,将其首尾锯断,从中截出一节两三尺来长,且不少于3个竹节的竹筒,把前面两个竹节打通,然后用一根烧红的铁丝,在底部第3个竹节上钻出一个小孔,再把竹筒的外表刨光,一根吹火筒便做成了。使用吹火筒也是要有一定技巧,否则不但柴火被你吹灭,还要被弄得灰头土脸,狼狈不堪,甚至被灶塘的浓烟熏得眼泪直流,喷嚏连天。首先,将吹火筒细孔的一头对着火苗,另一头放到嘴边,吹一口气,然后离开吹火筒,换一口气,由轻到重不停地吹火,三五口后,刹那间,一串火苗冲出烟雾,“轰”的一声,灶塘里便燃起熊熊的火焰,浓烟没有了,只有红红火光照在你期盼锅台里美食的脸上。

     如今,乡下已难觅吹火筒、洋汤、洋疙瘩的踪影,袅袅炊烟,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但那段儿时艰辛的岁月,却一直在心里留下了散不去的回忆!(未完,待续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来榜新闻早班车   魅力老区   生活信息  笔留余香

猜你喜欢

微信扫描关注来榜家园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