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在很早以前,来榜街并不是现在的来榜街。
现在的来榜街,从前叫黄泥街,
从前的来榜街在来榜村的老街。
那里有乡镇府,有医院,有粮站,有电影院,有小学……
关于那些年的来榜老街的记忆,
是父辈们跳着麦子去粮站卖,然后奖励给我们的冰棒,
是电影院里一排排的木制长椅子,
是医院门口饭店的锅贴饺和腌菜包子,
是来榜中心小学的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做的第八套广播体操,
是那一年深冬在大会堂穿着红毛衣跳的《北京的金山上》
是远远的看着乡镇府大院子里停着的小汽车,还有看着他们用的无比新奇的洗衣机和冰箱;
那年的来榜街,
是沿河的学前班教室里飘出的脚踏钢琴的乐声,那时候呀呀歌唱的孩子们现在也都不再年少了吧?
再后来,来榜的老街变得冷清,我们慢慢长大远走,
光阴的岁月也像来榜河的流水一样,
穿过了来榜高职,穿过了汪家老屋,
穿过了来榜政府,穿过了邮电局,
穿过了酒厂大桥,穿过了林业站的饭店,
缓慢又不知不觉的迅速,
很久以前俗称的黄泥街,也被喊成了来榜街。
那些年的来榜街,没有现在的长假堵车,
也没有现在的长假之外日子的荒凉。
那些年的来榜街,有一道最美的风景,叫做青春!
那些在来榜街买衣服理发打扮的少女们,
那些在来榜街打桌球钻网吧打群架的少年们,
那些在来榜河畔读书跑步的还有,谈着恋爱的身影……
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、刻在记忆里的岁月,
请允许我如此浓妆重抹的写给曾经兴旺、已经消失的职中!
那些年的来榜街,其实街道旁边就是农田,好像逛着逛着就走到了田埂上,
那时候,黄毛理发店才刚刚开张,夸张的发型的小伙总是被误解成一个坏男孩,
那时候,来榜农贸市场里沿河的房子还是大棚子,卖菜的卖衣服的,简直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万花筒,
那时候,来中食堂两毛五的大馍,是很出名的,
对了,花钱去食堂打的菜,比起家里带的咸菜,
那时候的来中河边的大坝上,潺潺流水伴着读书声是最美的风景,
那时候的最出名的服装店,是余江老开店铺,关于他的从前好像是一个谜,
过年了,总是要跟着大人去他家买衣服,还要在大桥上的小摊上买灯笼,红纸糊的兔子灯笼带着轮子还可以拉着跑,三十晚上不要太拉风……
说到来榜大桥——
那里曾是多少人聚散时的地标?
那里,或许有你等待过的友情,或许有你等待过的挂念,或许有你等待过的离家的车辆,或许有你等待过的归家的期盼……
日子像桥上的车辆一样川流不息,
留在那里的关于心底的青春记忆,如果细想,你是否会忽然很感慨?
多年以后的现在,来榜的街上换上了新的路灯,
种上了飘香的桂花,人行道铺上了崭新的地砖,
交警骑车警车呼啸而过,城管也开始执勤管理,
我们的来榜街越来越城市化,听着乡音穿过熙攘的人群,
黄毛理发店的招牌还没有变,只是杀马特变成了憨厚的大叔,
诚实鞋店的老板娘还是那么温婉,只是农贸市场的楼房高了许多……
我们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长,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越来越多,
关于来榜街的所有的记忆,就像走马尖上吹向来榜河的山风一样,
逐渐消散,
某一天,当我们走过了很远了路,在这里再次重逢,
心底的话,最想说一句什么呢?
谨以此篇,献给所有在来榜街拥有过纯真岁月的人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