嫘祖风□ 2015年第06期(总第31期) 2015年6月26日出版□
□
主管单位: 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: 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官方网站 顾问: 范世华 牛放 唐蔓琳 封面题字:牛 放 主 编:张述华 副主编:肖开秀 山城子 孔祥忠 迟新民 东鲁散人 倦 客 王清光 □
编委: 范世华 牛 放 唐蔓琳 肖开秀 迟新民 东鲁散人 山城子 张述华 孔祥忠 倦 客 廖向希 向胤道 王清光 晓江烟雨 翠儿 燕南飞 张义和 方先锋 树边上的人 哈哈大宰 雪冰玉
□
编辑部主任:山城子 编辑部副主任:王清光 翠 儿 本期责编:山城子 廖向希 肖开秀 制作总监:孔祥忠
|
| | | |
蛙鸣沁心扉|碧水蓝天
好久没听到蛙鸣了,也许是搬迁新居的缘故。 这几年,作兴水田已改成旱地兴种,蛙这个两栖动物自然也要适应一下环境,搬往新的居所。偶尔闻听一两声蛙鸣,那也找不到童年那如歌的感觉了。 今日散步,难得闻见一声声久违的蛙鸣,心头注满了满心欢愉。 只身前往田畈中央,我蛰伏在蛙鸣深处,蹲下,聆听。先是两三片送过来,如雾,如烟,若隐若现。我把它藏在怀里,放进衣袖,拿捏着,玩赏着。片刻,四周噪起一片声浪,拥裹着我。我屏住呼吸,尽情地享用这片蛙声带来的静谧。置身其间,仿佛走近音乐的圣殿,不醉也痴,不痴也迷…… 蹲立好久,思绪也随之起伏,潮涌。 小时,住在乡村,夏日的晚上几乎成了蛙声的世界。白天的疲累几乎在一片蛙声中渐渐消隐。 春天,成群结队的小蝌蚪,于小溪里畅游着它们的欢乐,也游着我们的好奇。此刻,《小蝌蚪找妈妈》那篇溢满童趣的文字,不止一遍地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。蹲在岸边,我们追赶着墨染的小溪,一窝窝,一片片,月上东篱,星镶南窗,溪畔还播放我们的追逐嬉戏声,呐喊声惊动那一河水墨长卷。 夏日里,是蛙儿赛歌的旺季。它们的嗓子很是了得,仿佛对歌似的,扯得老高。那一浪高过一浪的蛙鸣覆盖着村庄,将村庄的夜晚点亮,仿若那山一歌唱起,这山便争着应和,声音在星空下浪潮般涌动,多热闹的乡村夜晚啊! 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这样的场景乡下随处捡拾。当然,夏天也有令人失望的时候。天热,一时不能入睡,大人坐在稻场上纳凉闲扯,我们也就在如潮的蛙声里,谛听着大人的谈笑,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香甜的夜晚。要是哪一天晚上少了蛙鸣,心里头会添上些许冰凉,夜晚好像缺少了一种滋味。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蛙鸣里,心里很想走近,看它们的腮帮在乐声里鼓得有多高,好奇心的驱使,一次次走近,一次次失望,就连调皮的星星也挤眉弄眼地调侃:今晚高兴了吧,回家枕着蛙声酣然入梦了。岂料,我和伙伴们踩着月辉,一个个沮丧地归来。 当我读高中时,蛙声于我渐行渐远。夜晚除了笔尖的沙沙声,就是枯燥的诵读声了。县城里很少到听到蛙声,去田间采摘蛙鸣,那也是天方夜谭。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很长时间,当然,其间少不了心理因素,一门心思地 读书,哪有闲暇欣赏蛙声。 好在我们的校园建在田畈中央,南北两面都是稻田 。入夏时节,蛙声自然绕着整个校园,此起披伏。那蛙声恰如平静的碧波投去一块卵石,一圈圈地荡漾开来,且一浪高过一浪。遥远的蛙声又送至我们的耳畔,似乎伸手便能抓到。 傍晚时分,信步中街,老远的房子渐次亮起灯盏,紧靠马路两边,便是一块块农田。有水的极少。蛙声倒是送过来,一缕一缕的,特别的亲切,久违的那种,就像遇上熟人一般。 蛙声似乎跳到我的掌心上,心尖上,我心中着实产生一丝感动。路边的田块已在视线里渐渐地淡去,机器的轰鸣取代了蛙声,自然,也寻不到儿时乡村那般激越的蛙鸣了。 好在卧室就悬在蛙声里了, 我想,今晚当是枕着蛙声入睡了。
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