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琅環 于 2014-11-1 12:09 编辑 (来榜河,旧属潜山县。此一带故名上清)
诗曰
椒衍休西绵皖北,
上清川沃岭峥嵘。
齐逢甘雨群林秀,
独得春风一树红。
黎庶情深翎顶重,
名门誉洁族宗荣。
丹心寸草椿萱惠,
清史流芳恩九重。
楔子
话说汪氏一族,源于姬周,受姓于鲁,食禄平阳郡。越八世,欣公奔陕西,经秦汉两朝,历二十三代,在西安等地定居约五百载。建安二年,文和公南渡至江南,居会稽,后迁居安徽歙县新安。是时出一人物,名汪华。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。汪华崛起于田垄之间。占据歙、宣、杭、睦、婺、饶六州,建号吴国,使境内民众安享太平。至唐室兴起,汪华审时度势,乃率众归唐。唐高祖嘉其忠贞大义,封其为越国公,赐歙州刺史,持节总管六州军事。后赐谥号“忠烈王”,并荫及子孙后世。传至道安公,始迁江西婺源。至宋初,接公复迁休宁之西,传至应辛公乃迁钟泽,居至明末。
自文和南渡居江南,历三国两晋南北朝,传五十九世,历八朝越一千四百年。至汪惟厚,复迁江北。惟厚已是第八十世。
足见汪氏门庭显赫,源远流长。有汪氏宗祠对联为证:平阳世泽传千古,越国家声振万年。
却说徽州一带,地处丘陵,土地贫瘠,当地素有出外经商之风。话说这汪惟厚,生于明万历年。自幼饱读诗书。又是经商的好手。谱载:“公生而醇谨,不苟言笑,养亲能孝,侍兄克恭,与人交诚,信自天然,诺必践,壮业鹾于潜阳。”崇祯九年,汪惟厚与二兄汪惟端同游潜北举鹾于此。来榜河地处大别山腹地,是通往英山、太湖、霍山、舒城的交通要道。这里物产丰富,民风淳朴,贸易兴隆。惟厚、惟端到此如鱼得水,盐业生意得心应手。不久,长兄惟忠,也自芜湖来至上青,兄弟三人联手,生意更加火红。
时逢闯献起兵,天下大乱。山外安庆府、宣州一带烽火连天。弟兄南归无期,便于来榜街置店屋数间。又在离街不远的五颗枫购得一冲田产和山场。
汪惟厚生来重诺言,好施与,善交友,积贮颇丰。时已成为上青一带有头有脸的人物。上冲胡祖中,虽广有田产,却不善经营,俗好赌博。至中年妻室数房而无子。多年病魔缠身,无钱医治,妻妾皆离。此时病重。惟厚与胡祖中素有交情。立刻送来钱财,找来郎中,将他病治愈,并送他钱银,劝其从商。胡祖中拟追随家族远赴陕西。为感念惟厚送钱银和救命之恩,决意将上河的山场和一冲田产转与惟厚。他深知惟厚为人,肯定不会接纳。便生一计,接来诸位朋友和来榜河的头面人物,置了一桌酒席,杀了三只老鸭,要与惟厚打赌:惟厚若吃不下三只鸭,得将五颗枫一冲的田产白送给胡族中。若吃下,他便将上河的一冲田产山场转让给惟厚。
这五颗枫的田产乃立足之所依,岂能相送?惟厚也不知是计,狠命吃下了三只老鸭,至此,上冲便成了惟厚的家产。
来榜河的上河山冲就因此得名,随后人们便叫它老鸭冲了。此仅是传说,却也未必是真。
话说至此,汪惟厚兄弟已在来河站住脚跟。并成了头面人物。拥有五颗枫、田家冲、老鸭冲的大片山场和田产。
数年战乱,南北阻隔,不通音信。数年后方知原配黄氏病故,惟厚誓不再娶,无耐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二兄长出言相劝,汪惟厚只得再配生子,继承祖业,延续香火。
惟厚复娶刘氏为妻。刘氏端庄贤淑,惠中秀外。在娘家时就识文断字,深知三从四德。婚后不负家族所望。头产得子,取名仕纯。惟厚时年已是四十岁了。中年得子,自是喜事,惟厚大摆宴席,酬谢来恭贺的亲朋乡党。随即,修书飞递休宁钟泽。中泽长辈喜出望外,也略备酒席,宴请钟泽诸宗亲。随即堂兄惟观公长子仕勳,远道来到皖北上青,送来月子礼物。
后来刘氏又相继产下一男三女。次子仕纶。
惟忠,配张氏,子二:仕麟、仕麒。仕麒生二子尚鹏、尚臯。鹏无传,尚臯生四子延荣、延禄、延升、延吉皆迁陕西。仕麟无传。
惟端,配王氏,生子一,仕乾。仕乾配程妣,迁钟泽卒葬故里。
仕纯成人后配王氏,生六子三女,六子依次叫:尚友、尚宾、尚絅、尚志、尚儒、尚得。
仕纶成人后配范氏,也生六子三女,六子依次叫:尚忠、尚质、尚文、尚义、尚彦、尚恺。
这就是来榜河汪氏十二大房的由来。
十二支系且不赘述,单表尚絅——国法——文杨系。
尚絅娶妻江氏,生五男:国华、国柱、国法、国用、国楫
国法配储氏,生一子,字鹏九,号濵南,名文杨。
汪文扬出世时,已是大清康熙年间,此时国泰民安,社会繁荣。
以前的家业,后分成一十二份。再到国辈又小分成五小等份。到汪国法这辈时,已不能和当日而语了。但汪国法继承了先祖的美德,亦农亦商,半耕半读,诗书相传。国法多年积瓒,在王塆螺蛳吐肉边的田家冲,找了一个屋基场,盖起了一座青砖瓦屋。这屋有四进,三重。当时的规模,已属相当可观。这就是现在的汪家大屋。
只可惜在文扬五岁时,国法早早地离开了人世。储氏娘家在上青是大户。父亲储陊仕对文扬疼爱有加。文扬在外公及叔父国华、国柱、国用的关照下,不辍诗书,在乡试中取得了秀才功名。
文扬成人后,遵从母命,依媒妁之言,与中河胡塆胡乙山之女翠华成婚。翠华姑娘知书达理,聪明过人。据说常出入家里兄弟念书的私塾,听先生讲学,居然识文断字。当时传为佳话。可见已是百里挑一的了。
文扬婚后,小两口和和美美。第二年,也就是乾隆十九年,头产得子,名唤同律。第三年接着双胞胎产下二女。取名若梅、若菊。连添三口,这可乐坏了储老夫人。
若梅、若竹四岁时,按当时的规矩,就许配了人家。若梅许给五河蒋家,小姑爷叫蒋孔乐;若菊许给本地储家,也是储老夫人娘家的侄孙。小小姑爷叫储如春。此一是为保持亲情永续,二是遵从当时风俗。在汪家,这可是双喜临门了。
就在喜事当天夜间,翠华忽觉天上有一颗星星掉下来正好落在他怀里,她吓得叫出声来,储老夫人听见赶紧进了翠华的房。听到原委后,附耳和翠华说了些话,婆媳两忽而哈哈大笑起来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不久汪家大屋就传出莫大的喜事!
这就是后来故事的开端。